5月27日,以“守正創新,激發視聽新活力”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在成都開幕。中國移動副總裁簡勤在開幕式上發表了以“5G+賦能網絡視聽產業變革與創新”為主題的演講。他表示,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在網絡視聽領域,中國移動將繼續搶抓全媒體時代的發展機遇,通過“5G+AICDE”、“5G+Ecology”、“5G+業務”、“5G+服務”,為產業賦能。
推進5G+AICDE,加速網絡視聽技術革新
今年4月28日,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在杭州“5G+”行動聯合發布會上,提出了5G+4G、5G+AICDE和5G+Ecology三大方向,引領5G融合發展。其中,“5G+AICDE”是“5G+”計劃的核心,這意味著,5G 技術驅動新的業務場景誕生,催化后端能力平臺的融合,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邊緣計算等各種技術互相銜接、逐次演進,為視聽創新業務提供強大的數據分發、智能計算和沉浸交互服務。

5G+AICDE,將加速網絡視聽技術革新。據簡勤介紹,5G環境下,5G與C(Cloud Computing)云計算、E(Edge Computing)邊緣計算的融合,將促進傳統電視直播與互聯網的融合;5G促進了人工智能(AI)和大數據(Data)的一體化融合,將全面覆蓋內容生產和制作、個性化運編、全渠道分發等環節,讓全新的智慧生產流程成為可能;同時,5G還促生了I(IoT)萬物互聯,帶來全場景沉浸體驗。
推動網絡視聽產業生態融合,實現共建共享“5G+”生態
5G不僅會改變生活,還會改變工業互聯網、傳統企業生態,釋放出無限的生產力。對此,簡勤表示“5G+Ecology”旨在共建共享,與社會各界共同構建資源共享、生態共生、互利共贏的“5G+”新生態,將推動網絡視聽產業生態融合發展。
一直以來,中國移動秉持著開放合作的態度,致力于攜手行業合作伙伴,共建“5G+”生態。就在5月27日,中國移動宣布投資芒果超媒,全資子公司中移資本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投資16億元人民幣,成為芒果超媒的第二大股東。芒果超媒內容制作能力強,綜藝內容優勢突出,與中國移動在流量經營、家寬業務、內容運營尤其是與咪咕公司的內容合作等方面,具有很強的業務互補和戰略協同價值。

早在2017年,中國移動咪咕公司就發起成立了國內首個面向數字內容領域的5G多媒體創新聯盟(5MII),覆蓋內容生產、傳輸、傳播、消費等數字媒體全產業鏈環節,積極推動5G條件下的數字媒體技術應用和商業模式創新。同時,中國移動還是中國超高清產業聯盟的副理事長單位和內容組組長單位,并和北京郵電大學共同牽頭手機動漫國際標準T.621產業聯盟,目前已經聚合產業各方,進行了多個專項攻堅,形成了多項產研成果。
隨著5G走入商用試點,如何讓5G實現真正的用戶體驗?簡勤表示,5G時代下,個人應用方面業務創新也至關重要。中國移動通過打造5G+超高清直播、超高清視頻彩鈴、超高清5G快游戲三大業務,形成“5G+業務“布局,革新用戶視聽體驗,讓5G就在眼前。
除此之外,隨著5G+業務的體驗和玩法進一步升級,中國移動將以“5G+服務“助力網絡視聽行業體驗新升級。例如今年上半年推出首批5G手機、 5G資費等5G+服務,讓超高清、大流量的網絡視聽業務更快、更好地普及。

作為本次大會的特別合作伙伴,依托中國移動5G技術,咪咕此次攜旗下融合了5G、4K、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網絡視聽成果亮相。咪咕還承辦“融合新技術、開創新體驗——5G超高清論壇”及“4K/8K 超高清產業生態多維探索——4K/8K 超高清產業發展論壇”,與5G超高清視頻產業的領先企業、高校專家學者共同探索5G時代下網絡視聽行業領域內的革新與融合,共話超高清視頻產業的新思想、新經驗、新技術和新成果。
相關推薦
初次見到劉川平先生,是他作為拍攝中國第一部HDV高清晰數字電影《天怨》的編劇/導演出現在高清晰數字攝像機技術交流會上。個人名片:劉川平,DV作家,導演,中國電視制片委員會委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北京楓丹白露企劃有限公司藝術總監。電視連續劇《王震將軍》《蘭花兒》《一路風塵》等編導,電視紀錄片《川江號子》《人熊共居》《老李與鴨鴨》《長發男人》《月亮女兒》《DV水日記》《什剎海畔》等導演講述高清創作歷程9月份開始拍攝的電影《天怨》,首先受到了來自攝像機廠家JVC的關注,因為,據JVC所知,使用這款ProHD高清晰緊湊型肩扛式攝像機進行電影拍攝的,劉川平先生應該算是第一位。對于DV愛好者來說,其
DTV數字電視:廣義的數字電視是數字傳輸系統,是原有電視系統的數字化。凡在電視信號的獲取、處理、傳輸和接收過程中使用數字電視信號的,都可稱為數字電視系統或數字電視設備。數字電視(DTV)的精確定義是:將活動圖像、聲音和數據,通過數字技術進行壓縮、編碼、傳輸/存儲,實時發送/廣播,供觀眾接收/播放的視聽系統。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從節目的采集、制作到節目傳輸,以及到用戶終端的接收全部實現數字化的系統。HDTV數字高清晰度電視:高清晰電視是一種電視業務,國際電信聯盟的定義是:“高清晰度電視應是一個透明系統,一個正常視力的觀眾在距該系統顯示屏高度的三倍距離上所看到的圖像質量,應具有觀看原始景物或表演時所
眾所周知,模擬電視有NTSC、PAL和SECAM三種制式。目前,數字電視尚無統一的國際標準,有美國的ATSC、歐洲的DVB和日本的ISDB三種不同的標準。本文就這三種數字電視標準,進行技術規范、標準參數及特點等方面的
2.1.CCIR601號建議--為了便于國際間的節目交換,為消除數字設備之間的制式差別,和為625行電視系統與525行電視系統之間兼容,在1982年2月國際無線電咨詢委員會(CCIR)第15次全會上,通過了601號建議,確定以分量編碼為基礎,即以亮度分量Y、和兩個色差分量R-Y、B-Y為基礎進行編碼,作為電視演播室數字編碼的國際標準。--該標準規定:(1).不管是PAL制,還是NTSC制電視,Y、R-Y、B-Y三分量的抽樣頻率分別為13.5MHz、6.75MHz、6.75MHz。(2).抽樣后采用線性量化,每個樣點的量化比特數用于演播室為10bit,用于傳輸為8bit。(3).Y、R-Y、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