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技術和資本等因素的影響下,三者會長期共存,相互制衡。而如今對于有線電視運營商來說,要做的不是擴增量,而是保存量;IPTV也應該把焦點從盲目擴張用戶數量轉向更好挖掘用戶價值;隨著互聯網電視保有量、激活率逐年提升,也進入下半場。在各方用戶數初具規模下,運營勢必成為各方下一步發展的關鍵。
有線電視商業模式的思考與重構
從2016年第四季度有線電視用戶出現首次負增長后,這種負增長成為常態,延續至今。有線電視往日的風光不再,用戶流失成為不爭的事實。除了用戶大舉流失,各地續費率也不同程度的下滑,廣告收入和營收利潤也連年減少。

對于有線電視運營商來說,要客觀的看待。在多渠道分發的今天,用戶流動、廣告的分流一定程度上屬于正常現象,與其觀望、唱衰不如思考如何把現有用戶盤活,把價值做最大化挖掘。同時也必須認清渠道多元化競爭格局下,有線電視運營商靠收視費和落地費傳統商業模式必須被打破。
一方面用戶的流失是不爭的事實,在建網成本固定下,單用戶成本就會越來越高。目前需要做的就是通過多樣化的產品和創新的服務提升用戶的ARPU;另一方面,上游電視頻道不再將有線電視作為唯一的傳輸渠道,有線電視運營商在落地費上的議價權越來越低。今后可能通過有償獲取內容,在通過內容運營變現。
《2018年第二季度中國有線電視行業發展公報》數據顯示,歌華有線和華數傳媒保持了20%以上的凈利潤率水平。他們成為廣電“黑夜”時期最亮眼的星,最大原因在于他們的創新和改革。歌華有線近幾年重視垂直專區的開通,創新廣告業務,簽手大數據、物聯網等公司,并依托本地化優勢積極參與智慧北京的建設;華數在媒體內容、網絡應用和大數據開發上不斷探索,將自身的媒體平臺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并將多年在內容、平臺、大數據、運營等方面的實踐和探索品牌化,推出“智慧神農”計劃,為有線網的轉型和發展帶來華數方案。其實與其說廣電再走下坡路,不如說不作為的、吃老本、寄托政策保護的廣電正遭到淘汰,而那些敢創新、懂用戶、重運營的運營商在陣痛后開始崛起。

廣電業務的發展有政策環境優勢,有常年積累的用戶規模,能更貼近百姓,發展潛力很大。有線電視運營商通過提升自己的市場能力和運營能力,就能重獲用戶的芳心,就會迎來“第二春”。
IPTV的痛點:規模和收入不成正比
2016年隨著三網融合業務的全面推廣,為IPTV的爆發帶來足夠的政策支撐,三大運營商也不約而同的把電視作為基礎業務。近些年,運營商通過“寬帶+電視”推廣手段,全業務捆綁和交叉補貼方式,讓IPTV業務大放異彩。
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 IPTV用戶季度凈增1220萬戶,環比增長9.38%,總量達到1.42億戶。伴隨中國移動OTT業務加入IPTV陣營,年底IPTV用戶將接近2億用戶,與有線電視用戶并駕齊驅。

IPTV用戶發展情況
但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前期IPTV用戶數增長是野蠻的,運營商發展IPTV的基本套路是安裝寬帶送IPTV或者通過推出“手機+寬帶+IPTV”融合套餐形式搶奪電視用戶,通過犧牲部分利益獲得數量,這就使用戶的ARPU值逐年減少。2014年, IPTV全國人均ARPU值為14.2元/月,2015年人均為12.3元/月,2016年人均為11.5元/月,2017年人均不到10元/月。而一個良性的市場環境,不僅是市場份額,更在于粘性和收入。

IPTV全國人均ARPU值/月
目前IPTV在政策上已經闖關成功,用戶規模也得到了極大的擴張。而在用戶導入成功的情況下,要思考如何更好的平衡各方利益,更重要的還要考慮如何從增量擴張走向存量運營,把業務做大,這樣才能構建良性的生態鏈。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科技委主任蔣林濤也表示,當IPTV達到2億用戶量以后,本身就有了做平臺的資格,很多業務可以放上去。下一步IPTV更要重視推出好的視頻服務體驗和用戶交互體驗,把平臺做大做優。
互聯網電視:政策、市場和資本的較量
互聯網電視通過低價的策略和在內容、體驗上的優勢,快速的跑馬圈地,通過大量促銷手段搶占市場。有的寄托于內容營銷,有的依靠粉絲營銷,打入消費者的家庭中。互聯網電視已經成為家庭收視終端的重要入口。但隨著政策的不斷收緊、互聯網電視商業模式的未明朗、終端滲透到達天花板……。目前互聯網電視行業也到了一個風口,下半場戰役隨即打響。
一方面在政策、資本的影響下,互聯網電視商業模式有待商榷。樂視的崩盤,看尚、微鯨經營出現困難,暴風的裁員風波,2017年整個行業都處于低迷狀態。低價營銷策略受挫,每個企業都必須尋找新的利益增長點,需要對商業模式有更多的創新和思考。
另一方面終端滲透率出現臨界點,市場趨于飽和。根據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國內彩電市場銷量微增3.9%,而在競爭激烈、面板價格下滑的影響下,零售額出現下降,降幅為2.0%。電視市場銷量徘徊不前,也促使電視大屏運營價值顯現。

2018年上半年中國彩電市場規模
低價格也許可以燒出用戶規模,但要想穩住用戶占領市場,需要的是技術的創新,需要的是差異化服務。并且在終端滲透逐漸飽和的市場情況下,更需要的是發揮內容、平臺、終端等多方面優勢,通過資源的連接,加強智能家居、智能電視運營業務。
不管是有線電視轉型的乏力,IPTV規模體量和收入的不成正比,還是互聯網電視政策、市場和資本的變動。各方都面臨發展的難題和阻力。但有一點可以明確,在爭奪內容和用戶的過程中,如何盤活已有資源,把潛在價值最大化,挖掘更多的商業化變現模式尤為重要。廣告、會員、用戶付費、場景化營銷、增值服務…..未來,有很多的商業模式等待挖掘。在競爭下半場,電視市場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電視大屏要如何精耕細作?如何用技術賦能大屏價值?如何抓住客廳經濟的商業機遇?IPTV和互聯網電視領域等諸多產業鏈伙伴將亮相10月25——26日在杭州舉辦的西溪論道,結合自身的實踐和業務,探討大屏下半場戰役的智慧運營。
三大電信運營商

七大互聯網電視牌照商

相關推薦
誤區一:奇場與偶場問題電視使用的PAL-D制采用的是隔行掃描方式,隔行掃描時電子束首先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掃描所有的單數行形成一場圖像,然后電子束又回到頂端,再次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掃描所有的雙數行形成另一場圖像。這兩個垂直方向交換顯示的掃描場構成每一幀完整的畫面,其中每個掃描場只包含掃描圖像總行數的一半。我們把其中一個掃描場全部是單數行的稱為奇場或上場;把另一個掃描場的全部是雙數行的稱為偶場或下場。對于PAL制信號來講,每秒掃描50場(即25幀)。由于隔行掃描存在奇偶場的問題,如果我們在節目制作時沒有“場”的意識,把奇偶場的順序弄反了,對最終作品的輸出質量有很大的影響,作品在監視器上播放時會出現
在越來越熱的樓宇電視市場中,如何判斷這個市場的發展態勢?如何評估其媒體價值?這需要建立一套科學嚴謹的監測系統。目前這個研究還在探索階段,CTR個案研究總經理憑借自己在樓宇電視調研的過程中所積累的經驗,來談談關于樓宇電視調研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非常重要。研究方法的不同,會導致不同的調查結果。調研的過程中,系統誤差是無法避免的,那么采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可以將誤差降到最低值,而這是一個十分縝密的設計過程,其中主要涉及到抽樣方法、調研周期、調研分類界定等幾個問題。關于抽樣方法思考對樓宇電視的調研可以有幾種抽樣方法。比如有“地塊劃分抽樣法”,這種方式通常會以CBD、居民區等較為集中的“塊”狀進行分布。這一
電路概述現在的許多家庭都有了電視機、VCD、錄像機、游戲機、甚至攝像機和DVD等家用電器。如果將上述的家電的RF射頻信號用一個電視信號發射器轉發出去,供方圓30米左右的(家庭居室范圍內)的電視機接收觀看,就可以省去電纜的連接等諸多不便,還可以多臺機子在不同的房間收看,這個電視信號轉發器就好像一個小型家庭電視臺。下面介紹的就是這種電視信號轉發器,它具有電路簡單,成本低,容易制作等特點。◆工作原理
1月9日,中國最大的戶外視頻廣告運營商分眾傳媒(Nasdaq:FMCN)與其最大的同業競爭對手、原計劃今年初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聚眾傳媒在上海共同宣布合并。據悉,分眾傳媒計劃以3.25億美元的價格取得聚眾傳媒的100%股權,這一交易將于今年第一季度完成。新的分眾公司占據樓宇視頻廣告市場98%的份額,似乎正在朝著“壟斷才能帶來價值”的方向一路飛奔。人們認為這次合并可能開啟了樓宇視頻廣告的新時代。企業、傳統廣告公司以及消費者對樓宇廣告的認可度如何?這種曾在納斯達克上創造神話的商業模式是否具備持久的生命力?本報記者分別在廣東、北京、上海三地展開了調查……“后分眾時代”來臨新媒體泡沫泛化三年恩怨一朝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