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探索】誰將分得46億美金價值的世界杯版權蛋糕?
2018-06-22 17:56:48
來源:
DVBCN 作者:張曉寶 熱度:
世界杯開幕至今已有一周的時間了,本次世界杯在俄羅斯舉辦,由于與北京的時差較短,方便國內的資深球迷觀看賽事,同時,也證明此次2018年世界杯的轉播權對于中國消費者而言,將是有史以來最有價值的一次。由于此次中國天價的版權投入以及周邊廣告,2018年FIFA世界杯的IP回報創下了有史以來的新高點,據悉,此次央視購買的全媒體版權費用可能高達3~4億美元。
盡管中國足球隊沒有踢入世界杯,但中國卻是FIFA足球最大的消費群體,就連外媒也頻頻報道,多虧中國,世界杯收入創下新高。據外媒報道,中國依然是全球最大的足球消費市場,大約會產生廣告收益46億美金,對于億萬球迷熱切關注的四年一次頂級賽事,其IP所帶來的附加值幾乎不可估量。
除了在廣告市場中分一杯羹,在世界杯開戰前,也先后不斷傳出央視將世界杯的版權分銷給了咪咕視頻以及優酷視頻等新媒體的新聞,并一度引發有線、運營商、電視臺、新媒體的版權糾紛大戰。如今來看,揭幕戰當日國內觀眾確實能在多個的新媒體平臺上觀看賽事。如今賽事正酣暢淋漓,借此機會也讓小編ZERO來梳理梳理世界杯版權的系列事件,并引出未來視頻的格局走向!
針鋒相對:廣電網絡與電信運營矛盾難調
世界杯IP無論對于內容方還是管道方都充滿了致命的吸引力,政策上,廣電網及電信網同時擁有直播內容的權限,但版權則是另一回事。IPTV轉播往往并非完全直播的電視臺信息,而是更類似于一種延遲點播的形式,在沒有巨大IP影響的情況下,往往各利益方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在世界杯召開前夕,央視發布通告,強調了此次世界杯內容不會分銷到各個地方臺,電視上播出的唯一途徑就是有線電視臺。也就是說,如果需要世界杯轉播,就必須與央視直播購買。廣電網絡自然擁有這部分香餑餑,但IPTV,就很難道清說明,是時延?還是回看?
于是面對廣電與電信的爭端首先爆發,在世界杯賽況開啟之前,廣電運營商與電信運營商這兩個老對頭之間也進行了一場戰役。6月12日媒體消息滿天飛,廣東廣電網絡公司正式對廣東電信公司提出了訴訟,此外湖南有線也控告了湖南電信公司,兩家廣電公司提出的訴訟理由都為兩家電信公司違規通過IPTV播放其獲得的央視3/5/6/8直播內容。此后,廣電與電信雙方的擁護者在網絡上掀起了爭鋒。傳統廣電代表的有線電視運營商與IPTV播控新媒體電信運營商之間的利益矛盾非常激烈,對于具有直接價值的電視直播內容,廣電網絡對其維護的力度異常強烈。
倍感壓力:世界杯“香餑餑”僅是導火索
兩家運營商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此次爆發如此激烈還是因為巨大的世界杯IP價值。據《紐約時報》報道,本屆世界杯可為國際足聯帶來61億美元的收入,比預計高10%,顛覆了曾經外傳的本次世界杯會是最虧錢的一屆的傳言。雖說央視拿到世界杯的版權費用并未公布過,但光是央視分銷給優酷的版權費用據爆料可達16億元人民幣,此外中國移動旗下的咪咕視頻據報道花費了10億人民幣獲得了分銷版權。借助于這一重大賽事,作為享有權益的播控方,自然要投入力度去吸引大量的受眾群體從而獲取巨額的廣告流量資金支持,面對IPTV違規獲取了播控途徑自然會顯得不滿,于是乎發生了這些訴訟事件。
近年來,IPTV的新媒體播控已經獲取了越來越多的用戶群,據報道去年時我國的IPTV用戶數就已經突破了1億戶,而在今年5月份末期,這一數據已達1.39億戶。在世界杯即將正式舉行時,突然有消息傳出中國移動已經獲得了電視內容傳輸牌照,三大電信運營商全部擁有了IPTV播控的權益,預計將會引入更多的用戶群。雖說尚未有具體的數據給出有線網絡目前為止已經喪失了多少用戶,開機率甚至換網數達到了怎樣的狀況,但估計這些數字對于廣電網絡而言是極其不樂觀的。IPTV相對于有線數字電視而言,借助于網絡寬帶可擁有更多的內容資源,吸引著更多的用戶開始入住,這對傳統廣電的地位提出了不小的挑戰。
堅守陣地:傳統廣電空間還在受壓縮
曾經有線電視具備著傳輸穩定、質量頗高的特性一直占據著中國整體視聽行業的絕對地位,特別是這一傳統的廣電行業一直是與上層相關部門緊密結合的,如實時權威媒體的報道發布都是基于傳統廣電網實現的。IPTV新媒體播控的出現,基于寬帶網絡下的便利特性使得用戶更能實現多方面的自由選擇權與交互功能,這也意味著IPTV從它的誕生起注定了是要與傳統廣電同爭一碗羹,而傳統廣電代表的有線電視行業不得不以壟斷似的方式在內容層面對IPTV的業務進行遏制,特別是直播內容。兩家廣電公司發起的針對電信公司的訴訟正是體現出了這一點。
而另一方面,盡管世界杯的直播版權并沒有流向IPTV,但卻依然流向了互聯網平臺。基于可控可管理的原則,廣電部門一直對OTT端的監管特別嚴密,根據181號文件,OTT接口的互聯網電視禁止直播電視內容,但這并不有礙于視頻內容在移動以及PC端播放,甚至在多屏互動的環境下,移動及PC端內容可以借由推流的方式向電視端進行多屏互動,其最終的結果,也是將用戶帶離電視這個大屏。此次版權內容的分銷,從側面體現出,互聯網電視平臺方與內容方之間一直在加深的合作關系,無論是電視臺還是自制影視公司,加上家庭娛樂的增值能力持續疊加,整合5G到8K/4K、VR、AI等技術手段的全新升級,OTT所產生的業務覆蓋范圍越來越廣,也招攬了大批忠實的用戶。天貓魔盒、小米盒子等OTT端口的機頂盒,優惠越來越多,隨著帶寬費用的降低、傳輸速率的穩定,OTT TV、IPTV儼然已經和有線數字電視達成了三分的局面。
廣電行業面對著IPTV的沖擊,用戶流失的數據正在持續加大,不僅是IPTV新媒體,其余的OTT TV(互聯網電視)與網絡視頻/直播正在一同蠶食廣電的大部分業務,如影視劇等內容的播控,廣告商的搶奪以及用戶群的分割等等。傳統廣電僅依靠著專享的TV直播顯然不足以支撐下去,特別是在這樣一個視聽日益多樣化,受眾需求越來越嚴格、越來越多元的現狀下,留給傳統廣電的轉型空間越來越小。
新局勢來襲:網絡新媒體來勢洶洶
不久前“互聯網女皇”2018年的互聯網趨勢報告中提到: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已經突破7.53億,同比增長8%;中國移動互聯網使用數據流量同比增長162%,增速逐年加快。由于居民閱讀娛樂的習慣改變,未來移動互聯下的網絡視頻可確定會對整個電視行業的業務都會造成巨大的沖擊。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短視頻用戶規模將達3.53億人,(6月12日,抖音對外公布了自己的用戶數據,據稱,國內的日活用戶已經突破了1.5億)。4月23日,國家版權局網絡版權產業研究基地在京發布《中國網絡版權產業發展報告(2018)》,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網絡視頻用戶付費市場規模為218億元,同比增長幾乎翻了一番。
此次優酷視頻作為國內三大視頻巨頭率先也是唯一獲得了世界杯網絡新媒體所有權益,這也顯示了阿里系背后強大的資源力量獲得成效,特別是在緊促的時間段內完成了宣傳策劃以及部署功能。但是,世界杯首日賽事有眾多網友吐槽咪咕、優酷的直播出現了卡頓、加載緩慢等現象,這也暴露了網絡傳輸中存在的CDN加速能力不足等問題及弊端。但反觀,具有QoS保障的有線數字電視,反而依罩于自身的傳輸穩定性優勢獲得不錯的認可,但是每次傳統廣電僅在大活動直播中獲得贊美未免過于單調。
每天工作學習之余,回到家中打開手機便會忘乎所以的進入到另一片天地之中,刷刷微博、微信、抖音等已成為了互聯網時代下眾多群體的真實寫照,注意,此處眾視媒體小編并未保留觀點的以“年輕人”等詞眼作為群體特性的標簽限制。智能手機已經普及多年,如今實際上更多的中老年群體也在跟著時代的步伐,網絡社交渠道在擴展,無線網絡的覆蓋廣度也在繼續擴展中。因此,網絡視頻實質上已經從廣電網絡爭搶了更多的用戶群體。今年早期時間,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了2017年《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據統計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7.72億,普及率達到55.8%,手機網民占到了97.5%。
據悉中國移動互聯網媒體娛樂使用時長同比增長已經超過22%,其中網絡視頻增長最快。抖音和快手的用戶規模和粘性越來越巨大、越來越穩固,而中國視頻網站長視頻的內容采購支出已經開始超越了電視臺,版權、廣告及付費內容組成了極大的盈利模塊,因此未來網絡視頻平臺方還會繼續加大投入力,對電視端的沖擊不會停息。未來由于客廳經濟的實現,TV端可能會回歸一部分用戶,但由于網絡流媒體的盛行,大部分人群會更愿意選擇移動/PC互聯端,TV端的開機率不知能否處于一個穩定的狀態,用戶或許更多還是為了配合家庭互動功能去使用。
責任編輯:張曉寶